9月19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本届工博会以“碳循新工业数聚新经济”为主题,是延期两年、筹备三年之后的行业盛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遴选出13项科技成果强势出击,精彩亮相。
此次我校参展成果涵盖机械制造、基础材料、食品安全、香精香料、能源化工、先进智能设备等领域,是学校积极响应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和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体现。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刘红斌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真荣、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陆震主任莅临我校展区并指导,我校副校长毛祥东全程指导参展工作。
功能性香料香精化妆品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充满馥郁芬芳的高档床上用品让睡眠中享受到中华母亲花萱草花香氛的温馨呵护。该项目针对我国天然香料高品质产业化关键技术不足的瓶颈,深入挖掘特色花卉香料资源,建立了芳香植物功效成分数据库,发明了自粘附芳香纳微胶囊、纺织品绿色赋香与功能化、化妆品芳香原料功能化等多项天然香料稳态赋香与资源高值化应用新技术。通过在合作单位和应用单位的技术推广与产业示范,近三年新增产值17.04亿元,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了我国天然香料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高通量物料复配仪
该项目开发了高精度多料液高通量筛选复配仪,实现了多种(2~16种)料液快速、精准、小流量高精度配比,工作效率可有效提高45%以上。通过高通量计算进行数据挖掘,利用高通量筛选复配仪,完成了切削油液的定向研发,突破了切削液助剂配方筛选技术,为高效选择协同助剂提供强有力的解决方法。该项目已获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奶酪风味提升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如何开发适合国人口味的奶酪,让奶酪消费融入国人日常饮食?该项目立足国情,聚焦奶酪风味形成机理与调控和以风味为导向的新型奶酪食品开发,运用风味协同增效和风味稳态化调控两大关键技术,系统地对奶酪的特征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与鉴定,解析了奶酪的风味形成机理及代谢途径,建立了奶酪风味品质稳定关键技术并开展推广应用。
机器人自动切割焊接工作站
该项目应用于生产“海绵钛”的反应罐底盖的切割与焊接工作,用于海绵钛生产的反应罐,每批次生产周期结束后,需将底盖从反应罐上切掉,通过“顶出机”将海绵钛从反应罐中取出后再将底盖焊接到反应罐上,切割和焊接过程自主进行。该设备与后续设备提高了“海绵钛”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低成本高性能气凝胶材料新技术产业化应用
项目研究团队针对国内气凝胶领域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成本高,产品单一等问题,创新性以燃烧技术为原理的主动干燥模式,使干燥时间可控制在分钟级别,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通过复合技术,开发气凝胶浆料、毡、板等系列产品,为国家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做贡献。
矿用钻孔智能化定点负压取样设备
该装置实现了钻孔内煤样定点取样,解决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瓶颈环节——瓦斯含量基础参数测定不准确的问题,是国内首台同时满足《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GB/T23250-2009《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要求的测试设备。
基于机器视觉的便捷式三维轮轨廓形测量仪
该项目团队开发了便捷式钢轨三维廓形测量仪,利用机器视觉和激光技术,对钢轨廓形进行三维点云重建,可以有效地评估钢轨的形状和质量,为保证铁路运行安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数据增强三维水下数据库
针对无人水下航行器数据“联通难”、“连续难”、“扩容难”等问题,项目提出基于数字栅格的三维数据融合同化机理以及小样本高关键度数据模拟反演理论方法,自主研发数据增强水下数据库实现UUV协同跨域的统一应用以及典型复杂想定算法的直接对接,是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空白的一次积极尝试。
数字孪生物联网
“智能制造”成为新工业时代下制造业的竞争焦点,而数字孪生技术正是智能制造技术中重要的组成环节。该项目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到智能装备与生产线的设计、安装调试及后期运维上,将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实现模型与物理实体同时、同步的运行,缩短了智能装备和生产线的设计周期。
燃油发动机可靠性分析系统
项目利用一系列传感器获取燃油发动机的温度、转速、负载等实时状态信息,引入隐马尔科夫模型理论,分析历史数据和当前状态,通过服务器-智能终端模式为用户、厂家、维保提供相关数据。该项目的研发对于燃油发动机的可靠运行、动力的稳定输出、燃油经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氧化碲单晶产业化制备的关键技术
该项目团队掌握了从原料制备到优质单晶生长的产业化制备技术,生长的大尺寸TeO2晶体无开裂、无云层、无包裹体等缺陷,可广泛应用于声光器件领域。
此外,化工学院“高精度温度控制微型冷热测试台”和香化学部“功能性植物蛋白多肽的开发研究”等项目也在本次工博会上精彩亮相。